各市應急管理局、銀保監分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能源局,各財產險公司省級分公司、青島分公司: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和《國家安監總局、保監會、財政部關于印發<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的通知》(安監總辦〔2017〕140號)、《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銀保監辦發〔2023〕7號)要求,引導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以下簡稱安責險)承保機構積極開展事故預防等風險減量服務,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省安責險事故預防工作,現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安責險事故預防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保險機構參與安全生產社會化治理作用,加快推進我省安全生產社會治理現代化,推動實現政府監管與保險預防有機結合、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共同發力,切實提升安全生產風險防控能力。力爭2023年底,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覆蓋全部投保企業,安責險風險減量作用得到積極發揮,全省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二、基本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將事故預防作為安責險的核心要義,通過發揮安責險事故預防功能,為企業提供適用實效的事故預防服務,助力企業排查整治各類風險隱患,有效防范各類事故發生。
——堅持雙向發力。聚焦企業和承保機構兩個關鍵主體,針對安責險事故預防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靶向施策、綜合治理、補齊短板,推動安責險事故預防工作提質增效。
——堅持公平公正。加強事故預防工作管控,規范服務流程,推動政府部門、保險機構、投保企業、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避免劣質化、惡性競爭,實現質效可控、結果透明,維護安責險市場健康良性發展。
三、明確工作職責
為切實推動安責險事故預防工作,針對涉及的相關主體,明確工作職責。
(一)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統籌推動安責險工作,指導直接監管行業領域的事故預防服務工作。省應急管理廳負責制定全省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通則,牽頭建立安責險信息管理系統,與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實現安責險事故預防全過程動態管理。
(二)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負責推動本行業領域安責險工作,規范指導本行業領域事故預防服務工作,按職責加強對安責險投保以及事故預防服務工作的監督檢查。負責維護安責險信息系統相應行業企業基礎數據。
(三)保險監管部門。負責安責險業務合規性監管,積極配合優化安責險風險減量服務的政策環境,指導財險公司加強風險減量服務基礎能力建設,依法合規開展風險減量服務,提高服務質效。
(四)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協調保險機構加強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指導保險機構在搶險救災中及時做好核損理賠工作,配合開展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效能評估。
(五)安責險承保機構。承保前應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風險進行現場評估,并把風險狀況作為確定費率和保費的主要依據,對于明顯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生產經營單位,保險機構可在其整改后承保。針對不同行業領域和生產經營單位特點加強事故預防服務,自行或委托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規范開展事故預防服務。協助生產經營單位做好搶險救災和事故處理等相關工作,建立快速理賠機制,及時核定損失及賠償保險金。
(六)生產經營單位。應依法投保安責險,并按期續保,不得以任何方式將保費攤派給從業人員個人。應配合保險機構開展事故預防服務,并對服務中發現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及時核實、整改。
(七)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承保機構委托的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具有開展事故預防技術服務的能力,具有從事事故預防技術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裝備,并按照相關規范標準開展服務。應按照相關部門要求對開展服務的流程和內容等信息進行采集和存儲,實現數據共享歸集。
四、規范事故預防服務
(一)明確服務內容。安責險承保機構應嚴格按照《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規范》(AQ9010—2019)要求,為投保企業提供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風險辨識評估和安全評價、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和演練、安全生產科技推廣應用或其他事故預防服務。鼓勵保險機構、投保企業、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加深合作,在既定行業事故預防服務規范的框架下,實行差異化訂制服務。
省應急廳和各省級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規范》(AQ9010—2019)基礎上,根據我省實際、行業特點和企業規模等,制定具體的事故預防服務規范。
(二)加強技術支撐。承保機構應加強事故預防服務風控團隊和專業能力建設,規范內設機構和人員管理,人員數量和專業能力應當與所承保安責險業務相匹配。鼓勵有條件的承保機構配備專業風險管理人員,專門從事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和管理工作,切實發揮技術指導和管理作用。
承保機構自身安全生產技術人員不足時,應依法依規委托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或聘請外部專業技術人員等為投保企業提供服務。承保機構應充分考察受委托機構和人員的服務能力,加強對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的監督。
(三)健全管理制度。承保機構應當制定年度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方案,根據投保企業行業領域特點、生產規模等情況,明確服務項目、服務措施、服務頻次、服務機構、服務人員等;應建立事故預防質量控制制度,明確服務目標和要求,確保服務效果;應建立事故預防服務回訪制度,通過電話、網絡、現場驗證等方式記錄投保單位滿意度及具體意見;應建立事故預防服務檔案管理制度,嚴格管理事故預防服務檔案,確保服務可追溯。
(四)嚴格費用管理。安責險承保機構每年投入的事故預防費用應保證合理夠用、專款專用、據實列支,并建立專門臺賬。注重發揮安責險事故預防的規模效應和社會效益,各承保機構省級公司應統籌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領域全省性的重點行業整治、重大宣傳教育培訓、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科技信息化建設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等事故預防工作。保險機構不得將事故預防費以任何方式變相返還給投保企業,投保企業不得以任何理由向保險機構報銷事故預防費。
(五)嚴肅問題整改。承保機構提供事故預防服務時,投保企業應主動配合,各級應急管理和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積極支持。承保機構在事故預防服務過程中發現的隱患,應及時反饋投保企業,企業應立即確認檢查,并對核實的問題立即整改。
(六)強化合同約束。承保機構應在保險合同中或與投保企業單獨簽訂的事故預防服務合同中,約定服務形式、服務項目及頻次,并按照合同約定為投保企業提供服務,不應以任何理由拒絕履行保險合同約定的服務義務,不應另行收取費用。應急管理和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在執法檢查中發現承保機構未按合同約定履行事故預防服務,或者服務不到位、走形式等情況,應向保險監管部門反饋,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七)加強效能評估。承保機構的省級、市級公司每年應對事故預防工作開展一次自評,不斷改進和加強事故預防工作。應急管理部門、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保險監管部門應建立承保機構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情況評估機制,對承保機構安全生產專業人員配備、制度建設、事故預防過程規范性等方面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向社會通報,引導企業優先選擇評估結果優異的保險機構投保。應急管理部門、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根據行業實際情況,與保險監管部門研究確定具體評估方式。
五、完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安責險事故預防工作的重要意義,應急管理部門、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保險監管部門、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建立會商機制,建立聯絡員制度,定期會商交流,強化協同聯動,共同推進安責險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二)納入考核巡查督查。將相關部門和各市、縣(市、區)的安責險特別是事故預防服務推動實施情況,納入年度安全生產工作考核范圍,納入年度績效考核或高質量發展安全生產考核內容,納入安全生產巡查,推動各級各部門各負其責、各盡其職,促進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切實落地見效。
(三)加快完善信息系統。加快完善我省統一的安責險監管云平臺(以下簡稱云平臺)事故預防服務監管職能,將事故預防服務規范數據化分解,實現對事故預防服務過程全流程監管。各市、縣(市、區)應急管理部門和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協助做好本轄區內高危行業領域企業信息的維護、更新。各承保機構應按照要求與云平臺進行系統對接,向政府相關部門共享投保、理賠、事故預防服務等數據信息。2023年底前,保費規模排名前10名的保險機構省級公司應完成與云平臺對接。
(四)加強監督檢查。一是加強對承保機構事故預防開展情況監管。各級保險監管部門、應急管理部門和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根據工作實際自行或不定期聯合開展承保機構安責險事故預防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存在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具有相關專業能力和管理經驗的第三方機構,增加專業化運營管理能力。二是加強對投保企業執法檢查,將安責險投保和事故預防工作開展情況作為年度監督檢查重點,檢查高危行業領域企業安責險投保情況時,同步檢查承保機構事故預防服務開展情況。企業未按規定參保依法予以處罰,承保機構未按要求開展事故預防服務、服務不規范等情況,向保險監管部門通報,并納入事故預防服務情況評估,拒不整改的進行通報、約談,并向社會公示。三是在安全生產事故調查中,應倒查企業安責險投保情況和承保機構事故預防服務開展情況,未按規定投保或承保機構未按規定開展事故預防服務的,依法依規認定、追究責任。
(五)推動實現社會共治。一是根據安全生產舉報投訴獎勵辦法,鼓勵企業、群眾等社會各界對安責險投保、理賠、事故預防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舉報。二是發揮好保險行業協會、企業行業協會作用,積極倡導理性競爭,推動事故預防服務有效落實。三是納入安全生產誠信管理體系,發揮信用激勵約束作用,對事故預防服務扎實開展、效果顯著的承保機構實行聯合激勵,進行宣傳推廣,在安全生產評先樹優等方面優先考慮;對事故預防服務沒有達到規范標準、只收費不服務或少服務、委托不合法的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開展事故預防服務的承保機構,應急管理部門、行業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會同保險監管部門督促整改,情節嚴重的進行醒示、約談,向社會公開曝光,并按規定將其納入安全生產領域聯合懲戒“黑名單”管理。
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能源局
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青 島監管局
2023年4月14日